距离展会开展还剩:

0
0
0
0

【聚焦党的二十大】深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医药领域重点关注这些内容

发布时间:2022-10-29

返回列表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新时代,健康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参与党的二十大的卫生健康领域代表们纷纷表示,健康连接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国家民族的未来。中国式现代化这条路之所以走得通、走得对、走得稳,就是因为它既遵循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又立足国情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也充分体现在了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历程中。

进入新时代这十年,我国积极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的进程,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成效持续显现,彰显了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优势和活力。新征程上,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补短板、强基层、建机制,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

新任务,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首先,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医疗领域,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衔接,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

同时,继续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规范民营医院发展。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新征程,加强药品监督管理力度

今年以来,全国各级药品监管部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服务大局、深化改革、强化监管和优化服务一体推进,有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大局,有效维护全国药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保安全促发展各项工作统筹推进,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未来,各级部门仍需要深化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严惩重处危害药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全面排查化解药品安全风险,完善法规制度堵塞监管漏洞,强化协同联动凝聚工作合力,切实保障药品安全形势稳定。其次,需不断优化药品监管环境,持续深化药品监管改革,促进中药守正创新,坚持不懈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切实服务支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最后,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强化人才和技术支撑,创新药品监管方式方法,强化全系统协调联动,加快推进药品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

新方向,加速药品供给体系建设

此次党的二十大报告同时为我国药品供给体系的建设发展明确了主要方向。我国高度重视减轻人民群众用药负担和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以来,创造性开展了集中带量采购、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等工作,实现了参保患者、医保基金、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的多方共赢。

从党的二十大报告聚焦的行业问题中可以看出,十四五重点解决的是医疗健康保障的覆盖面问题,其中带量采购和医保谈判均是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抓手。带量采购和医保谈判是医保部门打出的一套“组合拳”,目标是缓解患者用药难、用药贵问题,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益,提升患者药品保障水平,净化医药行业生态环境,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全国多地对医保谈判药品也实行了双通道保障,提高患者对医保谈判药品的可及性。相生相伴的带量采购与医保谈判,充分运用了需求引导供给的经济杠杆,引领药品领域供给侧改革。

小结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之路,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健康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也为我国医药健康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奋进新征程,要再接再厉,持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为我国医药健康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来源:新华网、人民日报、健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国卫生杂志。